更新时间:2023-10-27 19:40:57
你们好,最近小艾特发现有诸多的小伙伴们对于小学生怎样写读后感200字,小学生怎样写读后感这个问题都颇为感兴趣的,今天小活为大家梳理了下,一起往下看看吧。
1、 第一,研究原文。只有学好原文,才能对原文的内容和主题有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,从中得到一些感悟。这是写好综述的基础。比如书中《中评》的《读〈高尚的白杨树〉有感》,
2、 正是通过对《高尚的白杨树》这篇文章的学习,作者掌握并理解了“每排头尾的杨树比中间的矮的原因”,进而认识到“在同样的环境、同样的条件下,必须加强竞争意识。
3、 只有积极进取,努力进取,才能取得超越同类的成就和收获,这也为写这篇读后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4、 第二,确立起点。它既是文章的理论基础或中心论点,也是写文章的“出发点”。千万不要大意。如果选择了这个“起点”,文章就会写得像开闸的水一样,一气呵成地流出来,使文章一气呵成。不仅感动了自己,
5、 也能感动别人。否则你会在文章开头就给自己设置障碍,导致文章无法流畅表达。一篇文章,一本书,一部电影,一部戏剧,内容简单复杂,线索多而少,人物各有题材,见解有深有浅,写完看完不可能面面俱到。
6、 那么,如何确立起点呢?方法简单。在研究了某一部作品后,我们必然会受到启发,产生一些感触,而我们最受启发、感触最深的那个点(或几个点)就可以确立为“感悟点”。例如,以作家为中心的叙事,
7、 情感点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、道德等特征,也是最有价值的言语和行动。比如《中评》一书中的《不忘国耻,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奋斗……电影〈七.七卢沟桥事变〉观后感》条,我军战士“奋起反击,与敌决一死战”的精神,
8、 是从人物身上建立起来的情感点。在记叙文写作中,出发点往往是事件所包含的意义,反映的某个问题或某个普遍规律。议论文的出发点一般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。
9、 在《中评》这本书里,以主旋律——阅读高尔基这段话的中心为出发点。其他文体点的建立与此类似,就不一一赘述了。
10、 第三,谈谈读书和感受。记叙文阅读,包括所读文章的出处、标题和作者的说明,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文章的内容和整体感受,也可以提出明确的出处,或者在开头说明所读作品的写作背景。目的是让读者明白这种读后感的由来。
11、 你感觉如何?这些解释是必不可少的,否则,读者不会明白你的“感觉”从何而来。本书《中评》选取的四篇文章在这方面处理得很好。而《主旋律-----读高尔基的一段话有感》在这一点上处理的很好。
12、 《主旋律----读高尔基的一段话有感》这篇文章,虽然文章主体部分阐述了深刻的道理,但是开头没有必要看,这是一点缺陷。感受,是文章的主体部分,以阅读和感受为基础,扩大联想和外延,联系实际。
13、 联想和引申的原则是聚焦于感觉点,与原始材料有密切联系。要对联系的内容和现实进行分析、讨论或抒发情感,这样“感受”才会深刻。这也是拓展读后感主体部分最重要的途径。
14、 比如《中评》这本书,作者认为校园学习和民族国家之间存在竞争等等。丰富了文章的主要内容,拓展了文章的内容,使“感觉”深刻而有说服力。此外,
15、 在论证起源的过程中,要注意两个论据的紧密结合,一个是我们所阅读的原文材料,一个是现实中联想衍生出来的材料,两者缺一不可,要自然交融。
16、 四、阅读的结尾,结尾可以概括中心,概括全文,或者提出问题,发表意见,引人思考。“书面没有规定”。内容决定形式。根据不同类型的阅读感受,可以采用不同的结尾形式。
17、 第五,写读后感常见问题。
18、 1、阅读原文,“没道理或少道理”,喧宾夺主。有些同学写的是读后感,主要部分是完全复述原文的情节,或者加上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论。这些都违背了读后感最基本的要求。
19、 2、纯文字,无“感”而发,牵强附会。这类文章混淆了读后感和文学批评的界限,勉强把不相干的内容绑在一起。也是一些同学最常见的毛病。
以上就是小学生怎样写读后感这篇文章的一些介绍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